近日,97 岁的罗锦文
因为吞咽困难,无法正常饮食
(相关资料图)
来到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
结果 CT 拍出来
医生们都吓了一跳
罗锦文的右肩里
竟然有一颗子弹
这颗子弹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留下的
它的故事↓↓↓
这颗子弹
陪了罗锦文 74 年
其实,这并不是他
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身体里有子弹
2012 年,罗老因为身体不适前往医院
在手术前的常规检查时
罗老和家人才第一次知道
自己的身体里有一颗子弹
1949 年 5 月,23 岁的罗锦文参军入伍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一员
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
罗锦文被流弹打中
当时卫生员为他检查伤口时
没有摸到子弹
战场医疗设备不足,战事又紧
罗锦文就将伤口包扎起来
继续投入战斗
后来罗锦文也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适
伤口不疼不痒
除了阴雨天右肩和胳膊有些酸痛
平常基本没什么感觉
这颗子弹就这样 " 长 " 在了他的身体里
一 " 长 " 就是 74 年
挖战壕,筑工事
1951 年 5 月,罗锦文所在部队接到命令
北上抗美援朝
据罗锦文回忆
当时部队在上海领了外套和干粮
下午就到达辽宁
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天黑时,已经在鸭绿江的另一边了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罗锦文负责挖坑道、守机场
值守防空哨,保障后勤等工作
朝鲜战场天寒地冻,土石坚硬
而志愿军作业工具严重不足
同时,敌军的炮火还在不断攻击
1951 年夏秋季防御作战时
敌军平均每发射 40 至 60 发炮弹
就能杀伤志愿军一人
为了修筑好坑道
最大程度减少志愿军伤亡
罗锦文和战友们 24 小时轮番工作
克服重重困难
到 1952 年的时候
志愿军创造性运用坑道战
使敌军丧失打破战争僵局的机会
敌军每发射 660 发炮弹
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纪念章这份申请
见证老兵的战争岁月
1955 年,罗锦文退役返乡
带回一枚三等功纪念章
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
但他并没与和家人讲过这件事
1991 年,一场意外的大火
烧毁了罗锦文的家
烧毁了他的退役证明和军功章
罗锦文写了一份遗失申请书给相关部门
后来这张纸条被孙子偶然看见
家人才从这张申请书中
了解到罗锦文的战争岁月
而这颗 " 长 " 在他身体里 74 年的子弹是对那段历史的最佳见证
97 岁的罗锦文
现在依然能干脆地报出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
记得当年北上的列车
经过的那些车站
目前,罗锦文已完成食道支架手术
正在医院静养
考虑到这枚子弹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经医院和家属商议
决定保持原状
不进行取出
岁月无言,记忆永恒上个世纪的硝烟已然退散
如今和平温暖
鲜花开满生活
一颗 74 年前的子弹
诉说着老兵当年的英勇无畏
见证着中国军人的无私奉献
那年,是他们毅然上前
扛起钢枪,保家卫国
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老兵
致敬每一位
为我们的和平
献出自己青春的中国军人
来源 | 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号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