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民政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决定》,本市4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2名城乡社区工作者获表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李玉霞,看看她如何在工作中一步一步走进居民心里。
“只要您需要,我们就一定管。”这是她对社区居民做出的暖心承诺。从事社区工作30余年,她走遍了社区的家家户户,也走进了居民的心里,她就是“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门头沟区东辛房街道石门营新区七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玉霞。
(资料图)
坚持党建引领 做好“八送六代”
△石门营新区七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玉霞
石门营新区七区建成于2013年,有居民2850户、7979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80人,残疾人457人。居委会成立之初由于工作人员和居民不熟悉,社区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李玉霞考虑到辖区老年人数量多,决定以老年人为切入点,与他们尽快熟悉起来。
借着物业为新入户居民发放钥匙的机会,李玉霞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在一旁记录了辖区60岁以上老人的生日信息。老人过生日,她和同事会为老人送上贺卡和长寿面。“我们送去贺卡和长寿面时,老人们觉得特别暖心,这也让不少居民对居委会多了一份信任。”
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石门营新区七区社区党委提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理念,积极打造八送六代“一米阳光”党建服务品牌。李玉霞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统计居民需求,经过多次论证和先行先试,社区推出春节送祝福、新婚送祝贺、新生儿送关怀、生日送面条和贺卡、逝者送花圈、困难送帮扶、健康送体检、仪表送理发等“八送”服务以及代缴水电费、电话费、电视收视费、燃气费、代挂号、代买菜及日用品等“六代”服务。
为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服务,石门营新区七区社区党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动员党员、楼门长、居民代表及热心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目前石门营新区七区已有文明出行劝导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环境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寄思苑丧葬服务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伍在日常开展服务。
万芳(化名)今年52岁,因幼时患小儿麻痹落下了后遗症,平时独自居住。居委会专门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定期为她代买日用品、代买菜、代开药……因为要搬到别处居住,万芳很是不舍,她问李玉霞:“书记,我不住咱们小区了,今后你们还管我吗?”李玉霞坚定地回答:“只要您需要,我们就一定管。”
念好“四字诀” 下好先手棋
△石门营七区接诉即办攻坚先锋队会议
为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李玉霞提出了社区治理“四字诀”——看、问、记、办,即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到社区及楼道看一看,入户询问居民需求并牢记在心,同时将居民困难马上落实办理。
李玉霞将“四字诀”与接诉即办工作紧密结合,在街道党委指导下,石门营新区七区社区建立“多网合一”的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整合基层网格力量,推进网格员、楼栋长、社区辖区单位和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协同治理,以“小网格”助推“大治理”。
“我们坚持每天走两户,每周走十家。”李玉霞说,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到社区老党员、新业态群体、困难群众家中走访,及时记录下他们的生活需求,能解决的社区工作人员当面解决,不能当面解决的记录在册,事后尽快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为进一步提升接诉即办工作质效,李玉霞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于今年3月份组建了一支“接诉即办攻坚先锋队”,对难办理、难满意的“两难”诉求,实行专班负责、专班攻坚。
成立不足一个月,先锋队已经帮忙解决了近20件居民生活中的“两难”诉求,为居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做好“传帮带” 培养优秀社区人才
△李玉霞介绍社区书记工作室情况
2020年,石门营新区七区成立了社区书记工作室,陆续开展了“做好传帮带打造全能社工”“凝心聚力共成长 忆苦思甜展未来”“社区传帮带 薪火共传承”“做‘三有’年轻干部”等多次培训,社区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带着问题看、带着题目学,全程跟班学习实践,服务群众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目前,社区工作人员逐渐由“各负其责”向“全科全能”转变,为群众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全科服务”。
从当初只带着两名社区工作人员到如今拥有一支强大后备力量的社区工作队伍,李玉霞始终怀着“把群众当亲人一般对待”的初心,用心用情参与到社区的大事小情中,让石门营新区七区充满“人情味”,而她也成了居民口中的“棉袄书记”。
文图:《北京社区报》记者 郭泊言
编辑:佳祥 维维 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