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间夹了很多事情,断断续续花了三个多星期推完这部作品,最后一天一口气推完了后六章,以至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直到今天,为了应对当下焦虑的自己,觉得不妨好好地为这部作品写一篇评论,抒发一下无处奔涌的焦躁。
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部篇幅很长的作品,然而情节的丰富与跌宕却丝毫没有被稀释,层叠的伏笔与转折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只会让人拍案叫绝。
(相关资料图)
首先,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点,就是对“故事”的极致阐述,划定舞台,敲定角色,分配好剧本,然后,便可上演一部足够华丽的悲剧。
事实证明,不需要过多的要素,不需要复杂的背景,不需要太多的哲学,仅仅是用手头上这不算太多的事物,就可以构建出一个如此精彩的故事。
这部作品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模糊了“故事”和“现实”的距离,故事里的角色被迫或主动地去打开一本又一本魔法之书,去讲述一个个故事,用故事去演绎他们自己的故事,或者说,对他们来说的、唯一的现实。
这也就导致了,当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到屏幕上的那两个巨大的选项时,第一时间,便会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讽刺与绝望感:对他们来说过于沉重的现实,对我们来说却也不过的一个故事罢了,当选择命运的选项摆在我们面前时,真正有权利做出选择的究竟是我们,还是故事里的角色?
曾经,我无数次思及这个问题,然后摇头苦笑,但这一次,我终于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犹记得,我曾经对《君彼女》产生过巨大的愤怒,因为我看到了制作组浓浓的恶意,将责任强加于玩家之上却不给出真正的选项,迫使玩家与人物互相伤害。然而这次,我却只能感受到深重的无力感。
原因无他,仅仅是,四宫琉璃的意志过于强大,这部作品的意志过于强大了。
比起须须木心一的优柔寡断与逆来顺受,四宫琉璃的人格过于鲜明,爱憎过于强烈,以至于,我能够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身份的不同:“玩家”,与“读者”。摆在我面前的选项,不是供我选择的,而是给四宫琉璃选择的,或者说,四宫琉璃会选的选项,自始至终都只会有一个。他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内心,不可能骗过自己去爱上理央;他永远不可能误解妹妹的意志,不可能违背妹妹的意愿真正沉沦;他也不可能放弃任何追求真相的机会,沉溺于编织出的虚假幸福。
于是,我只能苦笑着面对制作组的深深恶意,心甘情愿地放弃所谓“选择的权力”。
于是,我只能钦佩于这个故事,钦佩于四宫琉璃,见证他走向自己的未来。
正因为是“故事”,正因为即使在故事里也会反反复复束缚于故事,四宫琉璃的人物形象才会变得史无前例的鲜明,才会超脱故事的限制,立于属于他的现实。
这部作品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就是它过分浓郁的悲剧性质。
恰在不久前,我还思考过这个问题:悲剧,或者说,当下时代的悲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现实远远比戏剧更为精彩,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上,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绝对真实的悲欢离合在上演着,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字与图画渗透进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或忠实或添油加醋地记录着一个个故事,再把他们搬到几十亿网民的面前。当代社会浮躁的人性,理应早已对层出不穷“悲剧”麻木,学会珍惜自己剩余不多的共情与怜悯。悲剧所能承载的揭露现实、控诉黑暗的能力,也早已被瓜分殆尽。
更何况,战火连绵,几百万几千万人的颠沛流离与生离死别,饥荒与瘟疫,无数绝望的面孔与无声的恸哭,这些人类层面上的宏大悲剧,就在这个时代,在我们面前、身边上演着,用最为真实的叙述手法。
既如此,像这部galgame一样,用如此篇幅,去巨细无遗地描绘一个不过发生在几个人、几个家庭之间的小小悲剧,是否是有必要的呢?是否是有意义的呢?
恰恰相反,正是它的微小,正是它的细致,才真正地展现了这一部悲剧的力量。
它的力量,不在于对人性之恶的发掘,不在于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不在于对命运之手的嘲弄,而仅仅在于,对这仅有的几个角色的刻画。
或许你会无法理解月社妃的冷漠与决绝,或许你会无法理解伏见理央的卑微与温柔,或许你会无法理解游行寺夜子的厌恶与妒忌,或许你会无法理解日向彼方的真实与爱。
但是,你终将理解,在这个所有人都会受伤的故事中,在这个早已结束的故事中,每个人灵魂深处的真挚与光明。
即使这只是小小的少年少女们不值一提的反抗命运的故事,但正因如此,你能感受到那不可动摇的,来自人性最深处的,永恒坚定的光辉——爱、信赖、宽容……或者是一切。
所以,我们可以说——
——悲剧的真正力量,在于表现那一丝微弱却坚定的,纤细却永恒的,人性的光芒。
然后,就是这部作品里,另一个很重要的点,对于“自我”的认知。
演员不需要代入角色,演员却也会身不由己的代入角色。
当魔法之书打开,人们或被迫或自愿地登上基于现实的舞台,代入千奇百怪的身份进行青涩的表演,此时此刻,“自我”何在?“本心”何从?
当不愿接受地剧本展现在你的面前,是委曲求全,还是玉石俱焚?
当导演的恶意无比清晰地展露,是举起屠刀,还是放弃所有?
其实,整部故事,都是不断地在质问每一个角色这些问题,都是逼迫他们即使万般不愿,也不得不做出选择。
显然,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真实的内心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无论对错,但唯有一点无可置疑:能够作出选择的,只有最真实的你,真正的自我,毫无疑问永远属于自己。即使怀疑起自己的存在,也只能说明,这个在怀疑的自己,这个被怀疑的自己,就是你自己。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是可以说的,比如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喜欢上夜子的塑造,比如我对克丽索贝莉露直到最后也无法原谅。
不过,这显然也是故事的一部分,对吧?
谁在故事里,谁又能真正做个置身事外的看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