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干什么,网友们又吵起来了
游民星空[原创]| 2021-12-24 19:08:41

“冬至啊今天,该吃桂圆烧蛋了”。

“啥?”

工作区一排的兄弟们发出了惊呼,集体扭头看向了我身边的某个同事。是的,这是前两天冬至的早上,发生在办公室里真实的一幕。

“桂圆烧蛋是啥玩意儿?冬至不是该吃饺子么?”

“啊?不是要吃汤圆吗?”

“我们家是杀一只鸡吃诶...”

“What?”

伴随着一阵阵的惊呼,一场激烈的辩论随即展开,围绕着“冬至应该吃什么”这个话题,来自天南海北的伙伴们各抒己见,激情地描绘着自己心中最和冬至这个节气“搭配”的美食。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还在大学时期,寝室里就一直流传着的“冬至南北之争”,“北饺子,南汤圆”的口号似乎伴随了我四年之久。可是,就在我进一步思考,也试图加入这场“冬至论剑”时,工作群里的一位大佬忽然甩了一张图,不仅打破了我所有的回忆,也让争论中的“各位英豪”全体拜服。

“山楂味饺子,我吐了...”


极品

北饺子,南汤圆

得益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传承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在节日习俗方面,全国各地的伙伴们一直都有着十分丰富和多样的庆典仪式。

就以小编我来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北方人,在从小受到的教育里,老师就总是和我们讲起“医圣”张仲景的故事:传说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张仲景从外面行医回家,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这样的悲惨景象使张仲景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医圣张仲景

所以,后人每到冬至这一天,就仿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再经过时间的演化,慢慢变成了今天的“饺子”。

因此,每年冬至的前夕,我的家人总会早早地备好馅料,揉好面团,在节气当天全家人齐上阵,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煮饺子,奶奶这时候还总会说起“冬至吃了这饺子啊,就不会冻耳朵啦”。

后来,我的大学考到了浙江绍兴的一所高校,于是南北跨越半个中国,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除去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的差异外,最先冲击我“固有认知”的,便是在南方第一年的冬天,那个冬至的日子。


绍兴

早上起床,天还只是微微亮的时候,放眼往周边看去,我们勤劳的寝室长就已经开着自己的小台灯在伏案学习了,他是个“血统纯正”的南方人,或者说是浙江义乌人,而且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见我们醒来,便开心地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浙普”和我们说:“今天是冬至嘞,赶快起床啊,要吃汤圆嘞”。

“啥?”

我和对床的兄弟发出一声不解的疑惑,睡眼惺忪的我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没错,他和我一样,也是河北人,地道的北方人。

“冬至不是吃饺子么?”对床的兄弟迷迷糊糊地说到。

“吃什么饺子啊吃饺子,冬至要吃汤圆啊,赶紧起床啦。”寝室长十分笃定地敲桌子,容不得半点意见。

“啊?”在确信我们没有听错之后,寝室内的第一届“南北论剑”就此展开,对于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我和对床,冬至吃汤圆这件事,着实是打破了我们十几年来的思想认知。吃汤圆?那张仲景的故事是怎么来的?传说中的“吃饺子不冻耳朵”的故事又都是编的吗?

难道老师骗了我们十几年吗?

就在我们大眼瞪小眼,争论异常激烈时,寝室里最后一位来自温州的兄弟终于慢悠悠醒来了,他的一句话顿时终结了所有的争吵。

“啥啊?冬至不是应该吃麻糍吗?”

……


我不理解

是的,中国广阔的疆域和千年来积累的浓厚文化底蕴,为每一个地域都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特征,而这也正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至于那场寝室内的“南北之争”,最后我们都输了。

因为对于绍兴这个以“酒”文化闻名的城市而言,冬至吃的既不是饺子,也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汤圆,而是用酒糟煮的小元宵“酒酿元宵”。淡淡的酒气搭配小元宵的香甜,以及它软糯的口感,在学校的四年里,我们的冬至便充满了这样温馨的回忆。


酒酿元宵

时间再拉回到前两天的办公室,其实,那个发表桂圆烧蛋言论的兄弟是来自嘉兴的小伙伴,而据他所说,桂圆烧蛋寓意着吃了它可以温暖一个冬天,因为这种食物不仅能充饥,还有进补的作用。鸡蛋营养丰富,桂圆有补气血的作用,两者结合,既能补充气血又能驱寒暖身,再加两勺红糖,鸡蛋在糖水中夹碎,蘸一蘸咬一口,吃一个软糯的桂圆,喝一口甜汤,绝对是暖到心窝里。


传说中的桂圆烧蛋

当然,来自江西的兄弟也有他们独特的过节法,在他的家乡里,每年的冬至是一定要杀一只鸡来吃的,因为鸡肉属于温性食物,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而且又不至于像热性食物那样刺激,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口,强身健体又能御寒,也着实是人民的智慧了。


写文章的时候我的肚子一直咕咕叫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逆水寒专区

12 3 下一页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资讯
产业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