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永远回忆不够的,因为每一份温暖的童年回忆,都饱含着简单而快乐的纯真。”这是河南省作协会员、我市作家牛耕十余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初衷,也是他坚守下去的力量之源。
近日,继散文集《飞翔的苍耳》《再见,小时候》后,商丘知名作家牛耕的第三部散文作品集《再见,旧时光》由南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牛耕送给广大读者的一份珍贵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熟悉牛耕作品的读者们都知道牛耕的文字童趣盎然,回味无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教授曾这样评价牛耕的文章:“他富有感受力和表现力有及感染力的文字,让我激动,让我欢呼,让我开心,让我愤怒,让我惊喜,似乎这样文字都是我写出来的,似乎这些事情都是我经历的。”
【资料图】
牛耕在新书的《后记》里这样说:“回忆是奇妙的,它生活在过去,保存于现在,还能影响到未来。对我而言,能够把自己的美好经历变成文字,变成书本,在纸墨的氛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唤醒尘封的记忆,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童年是每个人心底最难忘的记忆,很多人都会记得小时候读过的课文,记得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记得鲁迅童年的伙伴闰土、记得冰心的那盏小橘灯……读过牛耕散文集的人也能深刻感受到,他没有美化自己的童年,也没有刻意渲染当年的贫困,而是从童年记忆中汲取养分,把童年时的记忆付诸笔端,与读者一起用心灵感受,让大家学会从平淡生活中捕捉难忘的瞬间,给匆忙的日子里留下一份厚重的记忆。
“我喜欢老家的一草一木,酸甜的桑葚、粘牙的青枣、甜腻的黑豆、多汁的茅根、红艳的褚桃……能尝的就吃,不能吃的就玩。于我而言,这些年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文字的更新,童年的记忆就像被一个个激活,那些我以为消失了的画面,在我的童年回忆里逐渐鲜活起来。就像小时候看过的黑白电视,重新回忆的时候,那些画面居然还是彩色的。”牛耕在回忆起童年的经历时深有感触地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作家莫言老师为牛耕的新书《再见,旧时光》推介:“这是一本能够让人读着读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的童年回忆录。童年离不开故乡,而我想不但是搞文学的离不开故乡,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应该重视、珍惜故乡这份情感。”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安武林教授再次为新书写序,他是这样评价牛耕的散文作品的:“牛耕先生抒写的童年,情感真挚,激情澎湃,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正是我所喜欢和欣赏的作品。中小学生读了,大有益处。这不仅是代际传承,让孩子们知道父辈们的历史,而且更能让孩子们珍惜当下的生活。”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演说家、中国儿童文学阅读第一推进者、儿童文学经典阅读的“点灯人”梅子涵教授说:“散文是和生活最近的,亲密地靠着。每一个有文字能力的人都可以是散文的写作者,可是偏偏散文又是最难写得很艺术的。它正是对生活的记述和情感对生活的写意。牛耕是一个诚恳的写作者,文字朴实,情感有光泽,值得捧了美好地阅读。”
如今,除了自己写作,牛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春笋”文学社。2022年开始,牛耕在其任教的梁园区实验小学开设了“春笋”文学社,秉承“阅读点亮人生”的社训,积极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致力于培养阅读兴趣、挖掘传统文化,把文学社打造成开启学生梦想的乐园、放飞理想的蓝天、培养写作能力的摇篮。
“春笋”文学社取自“雨后春笋,茁壮而生”之意,崇尚竹笋的厚积而薄发,欣赏竹子的高风亮节。据了解,每周五下午两节社团课,梁园区实验小学“春笋”文学社团在牛耕老师的带领下,从分享《童年的梦想》到讲读《天才少年维克多》,从《唐僧扫塔》到《我们的春节》,学生们在指导老师的精心讲解下畅所欲言,感悟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学交流,培养阅读兴趣,促进写作能力。
“童心不泯,快乐常在”是牛耕的座右铭,他说:“把那些珍贵的童年回忆用文字留下来,是我曾经的梦想。今后的日子里,我依然会和孩子们一起,在光阴里用文字书写时光不老、故人不散、流年无恙、岁月情深。”
作者简介:
牛耕,原名牛海涛,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商丘市小小说研究会会员,《漫维》杂志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飞翔的苍耳》《再见,小时候》《再见,旧时光》,长篇小说《泡桐花开》。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材,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及听力考试试卷。END
编辑:李君杰 初审:曹思航 终审:刘瑞芳 邮箱:sqwenl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