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眼下,正是姬松茸成熟、上市的旺季。走进台江县革一镇小农场理华菌业姬松茸生产基地,一排排大棚错落有致,棚内散发着沁人的清香,一朵朵、一簇簇姬松茸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村民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筐、削根、清洗、烘烤、分拣、包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它是一种夏秋生长的腐生菌,喜欢生活在高温、潮湿、通风的环境中,具有杏仁香味,鲜嫩的姬松茸口感脆嫩,烘干后用来煲汤,味纯鲜香,食用价值颇高,营养价值丰富”。理华菌业负责人郑育飞介绍道。
革一镇小农场姬松茸生产基地是由黔东南理华菌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初投资建设管理的,占地面积48亩,共有大棚28个,今年进行种植生产的大棚有21个。
据了解,大棚种植能提供高温、潮湿、通风的生长条件,而由甘蔗渣和牛粪堆成的培养基料能提供充足的养分,只要管理得当,菌子就能一茬接着一茬出,采收周期达到半年以上,生长周期短,产量高。
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姬松茸生产周期短,一般在3月份准备原材料、养分,4月份开始播种,5月份就可以开始出菇采收,能一直持续到11月份。每天可采摘2至3次,采摘量达到1600公斤,3至5天可采一轮,鲜菇年产量约达8万公斤,生产产值151.68万元左右。
在姬松茸生产基地的加工厂房内,村民用小刀熟练地把刚采摘下的姬松茸削根、去泥、清洗,再用15个小时烘干,包装后通过线上订单销售到云南、福建、广东、贵阳等地。与此同时,基地用工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每天的采摘、削根、清洗等工作可为15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我们都是附近村寨的村民,在这里务工一天能挣120元,而且还包有中餐,离家近,又能上班还能照顾家里,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张昌美开心地说。张昌美是革一镇田坝村村民,与村里其他妇女一起在基地务工,今年的3月份就开始到基地来务工了,一年下来可以增加3万至4万元的收入。
目前,围绕菌菇产业,该镇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组织群众参与菌菇基地日常管理、采摘、加工,获取劳务报酬,激发内生动力,为群众增加收入。
据悉,革一镇将持续依托优良的生态气候、土壤地貌,围绕“党建引领、政府带动、市场导向、科技支撑、企业带动”的思路,积极引进企业入驻,延伸各类特色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无缝衔接,不断输送当地劳动力,利用企业诚信经营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由“企业+农户”裂变到“企业+农户+集体经济”,不断助推村集体经济、产业经济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添彩增光。
通讯员 杨兰英 周忠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