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我们解锁手机,打开“设置”选项。
第二步我们打开后,点击“无线与网络”进入。
第三步我们进入后,点击“流量管理”选项。
第四步我们在流量管理界面,选择“更多流量限制”进入。
第五步我们进入后,选择“套餐设置”打开。
第六步我们在套餐设置界面中,点击“套餐限额”。
最后我们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流量限制的数值,比如“500”,点击确定即可。
手机流量突然大量流失原因何在
一、第三方恶意软件“吸费”
值得注意的是,流量暴增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第三方软件引发的。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大家的朋友圈都有很多群,这些朋友圈也是“流量杀手”。
2015年第三季度安卓平台新增恶意程序主要是资费消耗,占比为53.1%;其次为恶意扣费(41.5%)和隐私窃取(3.6%),这三类恶意程序占总量的98.3%,其余类型的恶意程序新增量只占到1.7%。
资费消耗类恶意程序主要通过私下拨打电话、发短信、频繁联网等方式耗费手机用户的流量和话费;其次,网络不稳定断线、重复下载内容、软件工作不正常、应用程序或内置软件自动更新等原因也会各种跑流量。
另外,前几天,工信部公布的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三季度工信部检测了40家手机应用商店架上软件,发现问题应用软件35款,涉及违规收集用户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问题。
二、微信群消息大量消耗流量
在PC上网时代有一个网络语言叫“多图杀猫”,意思是说上网的时候,由于网页里的图片太多太大,数据量突增猛增导致“猫”(调制解调器)承受不了而工作效率低下。
用手机上网的道理是一样的,图片和视频都是消耗流量的“幕后杀手”。很多用户都表示,一天没怎么上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流量被消耗掉,其实就是被这些图片和视频吞噬掉了。但这些图片和视频都是从哪儿跑出来的呢?
其实,微信朋友圈里的群消息是流量暴增的杀手。现在很多人的微信里都有朋友圈,这些朋友圈天天都有人在说话,发图片,甚至还发小视频。如果谁再发一个红包,随后会跟一大堆感谢的图片出来。试想想,如果一个人有五个群,一个群平均有50个人,一天至少会消耗30M的流量,一个月下来就将近1个G的数据量。
通讯专家项立刚表示,他自己的手机也曾不堪重负,有一段时间,手机中微信的缓存图片和内容就达到5GB甚至更多。实在不行了,就把微信删了,全部清除,再重装一次,这样才能正常使用。
三、新闻客户端也是流量“消耗大户”
除了朋友圈,一些新闻客户端以及邮件客户端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高清图片和视频,都是流量杀手。所以,杜绝流量消耗最简单的办法是在非WIFI环境下,将客户端的显示方式改为省流量模式,这样打开之后就不会显示图片和视频,而只是文字。
怎么保护手机不被软件入侵?
那么除了期待软件自律,运营商监管,法律严打之外,用户可以怎么保护自己不被软件“非礼”?
1. 下载软件的时候,选择官方渠道、权威性较高的第三方市场;
2. 注意流量监测,老更新、老下载、老推送的软件就要多注意;
3. 设置手机流量行为,比如待机状态关掉网络连接;比如说每月设置流量封顶。
保护流量,预防也很重要
1. 退出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时,尽量使用软件菜单中自带的“退出”选项,而不是简单的退出操作界面。
2. 定期清理后台运行程序。按照所使用智能手机的操作方法,进入任务管理器,找到已使用完毕、但仍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强制停止该应用程序、以保证完全退出。
3. 在各类应用程序的设置里关闭数据推送和自动更新等功能,用手动更新控制,在需要查询的时候再手动更新。
4. 关闭手机邮件的自动收发功能。
5. 用户不要轻易越狱iOS终端,也不要开启安卓终端的最高权限。因为,这意味着手机“不设防”,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但更是为恶意代码的长驱直入打开了大门。
6. 在通过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方式进行移动支付、网络购物时,仔细核对相关信息,谨慎操作,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