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导演套路观众,并不是新鲜事。但敢诅咒观众的,却是罕见。
一开始,《咒》坐拥豆瓣8.0分,好于99%恐怖片,喜提第24届台北电影节最佳长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三项提名。但随着传播\诅咒力度加大,电影喜提豆瓣6.8分,导演也喜提一箱刀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实《咒》这个片子很诚实。导演把电影的剧情和他要做的事情通过片名告诉你了,这就是一个关于诅咒的电影,女主在影片结尾才告诉观众,你已经被影片的内容“诅咒”了,而且下不来贼船。
《咒》整了个逆天狠活儿
这一情节源于女主被大反派恶神诅咒,遍寻破解之法无果后,被迫根据恶神的教义将她的诅咒分担给观众,以分散诅咒的力量。而“诅咒”的结果,影片里的无数人已经展示地淋漓尽致:花式去死。
简单地说,电影在咒你去死。不是抽象的“观众”,而是荧幕前的,活生生的,你。
这很难不让人感到冒犯。尤其是那些认真观看,被暂时吸引到电影世界观中的人来说,他们感觉受到欺骗,被开了一个极其恶意的玩笑。就像一个加强版的“不转发死XX”。
当然,仅凭这个所谓的诅咒,不足以让《咒》在中国台湾获得极高评价,更不可能在口味刁钻的豆瓣获得开画8.0的高分和相当多人的赞美与肯定。
我们不妨暂时抛去这个争议的结局,看看电影本身为什么能被称作近年来最优秀的华语恐怖片之一。
类型片《咒》的故事源于六年前,女主及男友、同事组成的“破鬼小分队”去陈家村的一处神秘地道拍摄短片,这是他们的自媒体工作。不出意料,进入地道的两个男生全部惨死,留在外面照顾昏迷的祭品妹妹的女主虽侥幸得活,但也被迫与地道里的恶神签订契约,要以腹中胎儿作为祭品换自己一命。
本来遵照约定就可安然无事,但女主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母爱放光芒,她不想让孩子死,也不想让自己死,于是就通过转嫁诅咒等方式与恶神对抗。但恶神的力量超乎想象,她的抗争注定徒劳。
女主绝望之下,决定主动释放恶神的全部力量,还要遵照该邪教的办法,将诅咒分担给更多人,以换得自己母女一命。至于女主的拼死一搏是否奏效,这里就不过多剧透了。
女主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片,也印证了“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影片主旨。
故事线的开始,女主对神鬼之说表现出混不吝的态度,这一点从她的职业就可看出。但是在村中噩梦一夜,目睹同伴和男友惨死和一系列超自然事件后,她便承担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恐惧,不得不开始相信诅咒与神鬼。
女主本来只拿女儿当祭品看待,因为她迫切想摆脱诅咒。但后面导演用大篇幅呈现了她在与女儿的相处过程中的
母爱、纠结、愧疚和懦弱,这就是一个普通人面对巨大压力的真实表现。
她为了求生无所不用其极,间接或直接害死了许多人,甚至想拉观众下水。但她也会担心地道里有别的孩子,并主动守护昏迷的“神女”妹妹,最后为了孩子舍命一搏。导演着力体现的,就是在恶神绝对的威压之下,女主心中摇曳不定的人性之火。
而为了让女主的表演张力最大化,同时也让观众“进入”这个世界,导演采用了流行的手持摄像伪纪录片拍摄手法。1999年的《女巫布莱尔》算是伪纪录片的鼻祖,当时还用假新闻做宣传,把淳朴善良的美利坚人民玩弄于股掌之间。
后面不论是2007年的《灵动:鬼影实录》、2013年的《迪亚特洛夫事件》,2018年的韩国小黑马《昆池岩》,都算是类型片佳作。内地在2016年也拍了一部《中邪》,但经过多次删改,仍然在公映之前被勒令下架。
应该说,伪纪录片的特殊表现手法,就注定了导演必然会整活儿。
12 下一页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