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均迈过千亿元台阶 实现了“千亿云茶产业”目标
云南网| 2022-05-20 16:59:54

度、湿度、溶氧等参数;实现优势共性有益微生物的可培养,并成功创制成功“微生物制茶法”,将一批具有优势、有益和共性的普洱茶微生物“在握”,实现了大益在微生物制茶领域的商业量产和可推广。

云茶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明确,以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大理州、昆明市等州市为普洱茶重点区域,以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州等为滇红茶重点区域,做大做优做强加工龙头,分类打造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各类茶加工聚集区。全面提升茶叶初制厂(所)规范化建设,推进茶叶精制和深加工设备升级,择优确定重点产区分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工基地,打造云茶产业集群。

想要云茶走更远,就要以更主动的姿态去满足更广大市场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大力实施标准化工程,全面推进普洱茶产业数字化、智慧化,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扶持打造“高端云南茶品牌”。要用好“大数据”,将“数据采集”融入种植、采摘、加工、仓储、销售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过程中,推进茶叶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茶园管理的“机器代人”,加工环节的“无人加工”,质量控制的实时在线。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茶叶加工格局。”何青元认为。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省将打造产值亿元以上茶企50户左右、规模以上茶企200户以上、茶叶初制所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全省茶产业实现加工产值730亿元左右,将云南茶叶深加工的步伐向前推进。

茶旅融合:升华云茶文化香品牌香

云南有着深厚的民族茶文化内涵,叠加产茶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民居民食等元素,茶香绽放之地,也是茶旅融合的好去处。

景迈山现有5片栽培型古茶林,当地世居民族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形成的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延续至今。普洱市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康告诉记者,古茶园每年都接待很多游客,有的并非茶客,单纯被茶旅融合这种模式所吸引。张光明在澜沧县惠民镇景迈山翁基古寨经营了两家客栈,“虽然是疫情期间,但两家客栈生意都不错。第一家客栈的成功也让我决定在今年开了第二家。丰富的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都是我们能吸引游客的关键。”张光明说。

看准“茶业+”发展前景,茶旅融合在云南多点开花。匠炉南糯山酒店,这座深藏山中的“云中小筑”,在原先的宅基地上建造而来,哈尼族生活、农业、植被等在地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酒店的外观和内饰之中,“匠庐”禅悦欢喜的度假氛围也让人眼前一亮。“高端精品酒店+特色化体验场景+定制化旅游产品和线路”标签的半山酒店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云南各茶产地以旅游产业提升茶产业附加价值,推动茶旅一体化,促进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打造“美丽茶园+经济”的茶叶休闲旅游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绘入蓝图,计划打造100个茶叶特色小镇、茶庄园、美丽茶乡、秀美茶园,10条茶旅观光道路,把茶区建设成为最具特色魅力的康养休闲之地。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附加值能把消费与体验相连,为云茶品牌增加含金量,进一步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茶旅融合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复兴,将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向云南茶产业流动,“茶业+”的含义还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访谈:普洱茶这样做强“三产”

记者:云南省提出要“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我们应该如何以“文”为魂推进普洱茶产业链建设,做强普洱茶三产?

何青元:应该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品牌为引领,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建立新的市场营销体系,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贯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加大宣传力度,做活第三产业。

做足“普洱茶+”文章,一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旅游”,强化茶旅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区,将茶产业与旅游、观光紧密融合,让市民在茶园住下来、游起来,参与采摘、炒茶、分拣茶梗等环节体验,更好地享受生态茶园和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二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教育”,开展茶叶科普、茶祭体验、茶俗体验、采茶体验、制茶体验、茶文化(茶马古道)体验、茶园游学、工业旅游等活动,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茶叶生产、学习普洱茶知识的需求。三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文化”,充分发挥普洱茶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普洱茶博物馆建设为重点,深度挖掘云南民族茶文化内涵,结合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按照保护与传承同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塑造普洱茶和民族文化的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四是大力推进“普洱茶+康养”,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退休老人到茶庄居住,感受茶园生活,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五是大力推进“普洱茶+节庆”,办好茶叶节和普洱茶宣传月活动,将采茶制茶大赛、祭茶祖等节庆活动形成常态,打造节庆经济,扩大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充分利用“普洱茶+互联网”,推动实体店、体验店、网店并举,线上线下齐进,加大普洱茶交易中心建设,构建普洱茶市场营销网络新格局;积极开发普洱茶类金融属性,充分挖掘资本促进产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拓展普洱茶功能,提升对涉普洱茶行业(包装、茶城、茶具、茶馆、物流等)带动力;七是大力推进“普洱茶+一县一业和乡村振兴”,着力“一县一业”和普洱茶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为重点,聚集国内外企业的资本和先进理念,培育新主体,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市场规模,加大科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增强普洱茶产业综合实力。(段毅 王淑娟)

资讯
产业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