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交通委获悉,交通管理部门聚焦老旧小区、医院在特定时段“停车难”问题,开展了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今年已开工建设8300余个公共泊位。到“十四五”期末,预计全市小客车泊位总量达650万个,经营性泊位总量达120万个;“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公共泊位3万个,预期创建停车难综合治理项目200个。
据介绍,市交通委通过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覆盖出行停车服务全过程、便捷高效的智慧停车全方位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上海停车”App(小程序),打造“查询一张图、支付一平台、共享一键达、预约一入口”的便捷停车服务应用场景。
查询一张图,即通过“上海停车”App(小程序)电子地图,可提供覆盖全市范围内各类公共停车泊位的动态信息查询及路径导航服务。市民在输入目的地以后,可实时查询周边停车位情况;支付一平台,即利用支付宝、微信、银联、ETC等各类第三方支付方式,发挥统一结算、在线支付、电子票据集成作用,享受统一支付及逐步开通在线取票的一站式便利服务;预约一入口,即在具备条件的三甲医院、重点商圈、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所以及结合进博会等重大活动逐步推行停车预约,提供全市统一的“在线预约、快捷停车”通道。
“十四五”期间,在主城区、郊区及其新城等不同区域,针对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商业办公等不同的停车矛盾特征,市交通委将明确分区分类管控要求,采取差别化、精细化的停车供给及需求管理策略。一方面坚持“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的设施供给结构,严格监督落实配建停车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大力倡导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经过近年努力,截至今年,全市共创建753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提供3.49万个共享泊位,有效缓解了老旧小区夜间停车难问题。(张晓鸣)